三峡大坝围堰
三峡大坝围堰
三峡大坝的主要任务是对长江进行防洪、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。其中,围堰是防洪的关键部分。三峡大坝的围堰长近2700米,能够使整个三峡水库的水位升高至175米,有效地减缓了长江洪峰的峰值,保护了上游城镇和农田,维持了下游的正常水位。
围堰的建设
三峡大坝的围堰是由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护坡、水密的混凝土拱堰和上部的混凝土墙体组成的。围堰的总长为2699.8米,其中,钢筋混凝土护坡长度为351.4米,混凝土拱墙长度为2314.4米,混凝土墙体长度为34米。围堰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,分为主坝、岸坝、三峡门坝等几部分。
围堰的功能
围堰有两个主要的功能。其一是防洪作用。围堰能够限制洪水的流量和洪峰,减轻长江洪灾的影响。其二是调节水位。三峡大坝的水库容量达到了395亿立方米,即使在干旱年份,也能够保持足够的水位,使下游的灌溉、航运和发电不受影响。
围堰的危险
围堰建设过程中,曾经面临着很多的危险。比如,在围堰中心施工的混凝土拱墙上方,每一块石灰岩的重量都达到了670吨,当这些巨石被吊放到定位时,面对的是风力、震动和温度的挑战。此外,围堰的超高压力也是建造的难点之一。大坝工程完成后,要经过多次的检测和修缮,才可以达到预计的效果。
围堰的意义
三峡大坝的建成,不仅改变了长江流域的面貌,也使得全国能源的结构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。在防洪、发电、调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同时,其对于环境、民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。三峡大坝的建设,不仅是中国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项经典,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